重慶,是一座擁有3200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。面對復雜的城市治理需求,這座城市始終在探索高效治理的上限,并不斷實現新的突破。在專題宣介會上,來自公安系統(tǒng)和社區(qū)的兩位一線工作者,通過親身體驗分享了城市“智慧中樞”的實踐成果。
交通擁堵作為全球普遍面臨的“大城市病”,交巡警徐龍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。他承擔了中心城區(qū)道路交通智能管理應用的開發(fā)任務,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,整合了長達6800公里的城市道路網絡、3400個交通路口以及2900組信號燈系統(tǒng)。通過實施智能信號燈控制、潮汐車道設置、定向車道規(guī)劃及可變車道調整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,成功構建了高效的交通智慧管理體系。特別是在去年國慶節(jié)期間,盡管出行車輛數量較往年增加了5萬輛,但在該交通智能管理應用的有效運作下,交通擁堵時長卻實現了逆勢下降,較往年減少了1個多小時,顯著提升了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。
數字重慶建設也讓社區(qū)工作者陳莉嘗到了甜頭,去年,我市構建了市——區(qū)——街三級貫通治理中心體系,在此背景下,每個社區(qū)工作者的手機上都新增了一款專用APP。它既能接收市、區(qū)、街道各級下發(fā)的工作任務,又能方便快捷地上報居民反映的問題,還能對轄區(qū)內的化糞池、燃氣管網等風險點進行隱患監(jiān)測。借助這一平臺,陳莉得以更加及時、精準地為轄區(qū)居民提供服務與幫助。
兩位基層工作者分享的對城市“大腦中樞”的親身體驗,令不少嘉賓印象深刻,紛紛對超大城市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治理的創(chuàng)新模式點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