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 > 重慶新聞 > 正文

2024年重慶高校院所轉讓許可數量居全國第四 每萬人口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達22.94件

加快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重慶從這些方面推動“知產”變“資產”

2月28日,2024年重慶市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進展情況新聞發(fā)布會舉行。會上,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、新聞發(fā)言人范俊安就重慶以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為牽引,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“重慶路徑”介紹了有關情況。

DSC08262.JPG

2月28日,2024年重慶市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進展情況新聞發(fā)布會舉行。圖為新聞發(fā)布會現場。記者 周思睿 攝

據悉,去年,重慶緊扣專利轉化運用全鏈條,聚力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,加速開展存量專利盤點盤活,扎實推進知識產權“百億融資”行動,加快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取得積極進展。范俊安表示,截至去年底,我市每萬人口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到22.94件和8.65件,分別同比增長14.8%和21%,實現專利轉讓許可3.4萬次。

全覆蓋開展在渝高校院所存量專利盤點

讓紙上的“知產”變?yōu)槎道锏摹百Y產”

范俊安介紹,重慶市知識產權局會同市教委印發(fā)《重慶市高校存量專利盤點工作方案》,組織全市54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累計盤點存量專利3.2萬件,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2.75萬件,構建可轉化的專利資源“蓄水池”,幫助中小企業(yè)更高效便捷“找礦挖寶”。

組織企業(yè)注冊入庫盤活系統1.8萬家,參與專利評價企業(yè)達到1.5萬家。全市高校院所轉讓許可數量居全國第四位,其中專利轉讓數量較2023年同比增長85%,專利許可數量較2023年同比增長575%。

此外,還組織開展湘粵渝跨區(qū)域專利轉化對接活動,簽署三方合作協議,有15個專利轉化項目現場簽約,轉化金額達到2億元。政策引導和資源盤活協同發(fā)力,讓紙上的“知產”變?yōu)槎道锏摹百Y產”。

3.jpg

2月28日,2024年重慶市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進展情況新聞發(fā)布會舉行。圖為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、新聞發(fā)言人范俊安介紹相關情況。記者 周思睿 攝

實施中央財政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項目

實現專利轉讓許可3.4萬次

范俊安表示,2024年,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爭取專項資金1億元,專項支持高校院所、醫(yī)療機構、重點企業(yè)等開展專利轉化運用相關工作,推動存量專利向“專精特新”等優(yōu)質中小企業(yè)轉移轉化,每萬人口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(fā)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到22.94件、8.65件,分別同比增長14.8%、21%,實現專利轉讓許可3.4萬次。

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(chuàng)新,拓寬企業(yè)融資渠道,重慶知識產權證券化實現“零”突破,兩江新區(qū)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成功在深交所掛牌,項目儲架規(guī)模5億元,票面利率創(chuàng)全國同類證券化產品新低。

推進重點產業(yè)知識產權強鏈增效

備案專利產品產值超過4500億元

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制定印發(fā)《重慶市專利申請前評估工作指引(1.0)》《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績效補貼辦法》《重慶市專利導航管理辦法》《重慶市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管理實施細則》等制度措施,強化制度供給。

累計立項支持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130項,實現“33618”現代制造業(yè)集群全覆蓋。372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(yè)入選國家專利產業(yè)化樣板企業(yè)培育庫。指導高新技術企業(yè)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(yè)備案專利產品6462件,關聯專利1.98萬件,備案專利產品產值超過4500億元。累計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172件,認定數量居西部第一。獲專利金獎數量居西部第一。

聚力打造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(tài)

累計促成專利轉移轉化超500件

重慶市知識產權局構建以綜合性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牽引、重點產業(yè)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骨架、運營服務機構為補充的“1+N”運營服務體系,提供全周期“一站式”服務。

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累計促成專利轉移轉化超500件,質押融資超10億元。舉辦知識產權運營成果展、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創(chuàng)新成果商圈巡展、“一月一鏈”投融資路演等專利供需對接活動70余場次,覆蓋企業(yè)2000多家。

建立完善“貸前有輔導、貸時有選擇、貸中有監(jiān)測、貸后有獎補”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,組織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“入園惠企”、銀企對接等活動50余場,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實現47.94億元,較2023年增長153%。

全力推進知識產權運用領域改革

探索“先使用后付費”等專利轉化模式

重慶市知識產權局會同市科技局、市經濟信息委等7部門制定《關于加快推進專利轉化運用的若干措施》,協力打通專利轉化運用關鍵堵點,賦能重點產業(yè)升級和人才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探索“先使用后付費”、專利“一對多”開放許可等專利轉化模式,面向全市高校院所征集開放許可專利近1000件,利用大數據精準匹配市內3000余家中小微企業(yè),達成專利開放許可1831次,數量居全國第二。

此外,市知識產權局還引導3000余家科技型企業(yè)運用“專利+商標”導航促進技術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,完成超硬材料產業(yè)和衛(wèi)星互聯網產業(yè)專利導航報告,繪制導航圖譜,跟蹤分析產業(yè)發(fā)展態(tài)勢和競爭格局,為重慶產業(yè)布局和招商引資提出方向和路徑決策參考。

持續(xù)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工作

探索組建產業(yè)知識產權創(chuàng)新聯合體

在推進“一項改革”方面,迭代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機制改革,謀劃構建“融貸轉投易”一體的國際知識產權運營機制。探索組建產業(yè)知識產權創(chuàng)新聯合體,打造市場主導、政府指導的一站式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,拓展知識產權轉讓、許可、交易、拍賣、作價入股、質押融資、證券化等價值實現渠道。

在突破“兩個關鍵”方面,一是提升知識產權對重點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貢獻度,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(yè)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(yè),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,強化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和認定,在關鍵領域培育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專利“果實”。二是提升知識產權轉化質效,對標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(fā)展要求,持續(xù)盤活高校院所存量專利,推動專利成果從“書架”到“貨架”。

在優(yōu)化“三項服務”方面,一是升級專項項目、金融支持等政策服務,厚植創(chuàng)新“沃土”。 二是強化載體服務,建好運營轉化“鵲橋”。三是優(yōu)化重點企業(yè)“伴隨式”服務,持續(xù)提升企業(yè)知識產權能力。

“今年,我們將持續(xù)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工作,重點是推進‘一項改革’,突破‘兩個關鍵’,優(yōu)化‘三個服務’。我們相信,通過構建良好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(tài),一定能讓知識產權活水充分涌流,為加速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賦能。”范俊安說。

(  作者:周思睿  )
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的所有作品,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(集團)各頻道節(jié)目,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所有。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經本網授權使用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【免責聲明】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、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或其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,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本網將依法處理。本網聯系電話: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

重慶手機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