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管氣象條件對紅葉的絢爛色彩起著決定性作用,但重慶并未止步于“靠天賞葉”。近年來,我市積極探索科技賦能,為這份美麗續(xù)航。
在巫山文峰公園,黃小輝與同事們正細心審視著每一片紅葉。遠觀紅云漫卷,近看卻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多多:色澤不均、病蟲害侵擾,甚至提前落葉。這些,都是影響紅葉景觀質量的頑疾。為破解難題,自2018年起,市林業(yè)科學研究院攜手巫山縣政府,啟動了《巫山縣紅葉提質增效及技術集成應用研發(fā)》項目??蒲袌F隊深入林間,采集土壤分析礦質營養(yǎng),研究其與紅葉色素的關聯(lián),力求找到紅葉成色的秘密。經過不懈努力,科研團隊不僅成功構建了紅葉變色期的預測模型,更研發(fā)出了紅葉的無菌繁殖技術,并精準定位了調控葉色變化的關鍵基因。這一系列成果,為紅葉的養(yǎng)護與培育提供了科學支撐。
如今,巫山的紅葉觀賞期已從往昔的一個多月延長到三個月,成為當?shù)匚幕糜蔚囊粡堣裁?。國際紅葉節(jié)的連續(xù)舉辦,更是讓游客量從2006年的6.9萬人次飆升至2023年的200萬人次,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000萬人次,真正實現(xiàn)了“紅葉景觀”向“紅葉經濟”的華麗轉身。而巫山的成功,只是重慶彩葉經濟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。市林科院正深入挖掘本土彩葉資源,如城口的楓香、南川金佛山的烏桕等,通過建立種質資源庫和良種選育,推動彩葉經濟向更高質量邁進。
目前,市林科院已開展鄉(xiāng)土優(yōu)良樹種種質資源的全面調查與評價,精選出黃櫨、烏桕、山烏桕、楓香、黃連木等優(yōu)質彩葉樹種,收集種質資源近1000份。同時,在大足區(qū)建立了20畝的鄉(xiāng)土彩葉林木種質資源收集圃,以及50畝的彩葉樹種長期應用試驗基地。并已成功選育出黃櫨、烏桕、大木漆、楓香4個鄉(xiāng)土彩葉良種,并通過了市級林木良種的審(認)定,為重慶的彩葉經濟添上更豐富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