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 > 重慶新聞 > 正文

通衢古道在昌州 地接巴渝據(jù)上游

榮昌區(qū)瀨溪河,新老施濟橋相互“陪伴”。記者 謝智強 攝\視覺重慶

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安富老街。(榮昌區(qū)安富街道供圖)

檬梓橋附近的三尖角,以前是東大路上的繁華路段。記者 謝智強 攝/視覺重慶

安富街道陶寶古街。記者 謝智強 攝/視覺重慶

廣順街道高瓷陶器廠,工人用古老的技藝制作陶器。記者 謝智強 攝/視覺重慶

核心提示

從大足郵亭驛沿成渝古驛道一路向西,便進入現(xiàn)在的榮昌區(qū)境內。

據(jù)《榮昌縣志》記載,榮昌境內的成渝古驛道自東向西經過石盤鋪、峰高鋪、梧桐鋪、板橋場、底塘鋪,再沿瀨溪河跨越施濟橋,過高瓷鋪、廣順場、瓷窯鋪、安富鋪進入與隆昌交界的五福鄉(xiāng),全長52.5公里。

與此前的山高坡陡不同,以淺丘地形為主的古驛道榮昌段豁然開朗,呈現(xiàn)出與四川平原相似的一馬平川?!稑s昌縣志》又載,境內的古驛道寬1.5—2米,挑夫、騾馬等相向而行,不須讓路。

榮昌古稱“昌州”,素有“重慶西大門”之稱,共有9個鎮(zhèn)街與四川的11個鎮(zhèn)街相鄰。清代榮昌教諭謝金元曾用“地接巴渝據(jù)上游,棠香自古屬昌州”的詩句,道出了榮昌重要的地理位置。

正因為此,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要地和客商云集的重鎮(zhèn),榮昌安富更是成為成渝古驛道上著名的“五驛四鎮(zhèn)三街子”中的“四鎮(zhèn)”之一。

施濟橋

清代曾被譽為“東川保障”

6月8日,記者從石盤鋪經過峰高鋪、梧桐鋪一路往西,所過之處高樓林立、道路縱橫,早已不見東大路的遺跡。同行的榮昌文史專家廖正禮告訴記者,過去,從峰高鋪一路到安富鋪,大約有15座石牌坊。清朝道光年間,王夢庚升任重慶知府,經過榮昌時曾寫下五律《榮昌道上》,其中“試問榮昌道,長亭接短亭。鴻呼沙岸白,道逼遠山青”寫的便是當時榮昌境內東大路的景象。

榮昌城西,瀨溪河上,一座石拱橋靜靜佇立。這座橋就是建于北宋仁宗年間的施濟橋,它是成渝古驛道的必經之地,在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、重慶地理地圖書店2014年發(fā)布的《重慶古橋地圖》中,施濟橋被譽為重慶現(xiàn)存年代最久遠的石拱橋。

從遠處看,這座橋長100多米,有7個橋拱。橋身兩側長滿了雜草,其中一個橋墩上還長著一棵黃葛樹。走近橋頭,入眼的是一塊“嚴重危險橋梁”的警示標志。水泥橋面上,只有散步的行人。

史料記載,橋頭曾立過一塊碑,上書“東川保障”四個大字。傳說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依賴淮鹽的湘鄂兩地無鹽可食,清政府遂下令川鹽濟楚。當時,施濟橋就是川鹽濟楚的必經之地,它也因此被譽為“東川保障”。

施濟橋不僅位于交通要塞,也曾因其寧靜秀美的風姿,頗獲詩人青睞?!笆锿頍熋怨哦?,二月分明印長橋。”這是清代榮昌教諭謝金元對榮昌“八景”之一“虹橋印月”的真實寫照,“虹橋”即是老施濟橋。民國時期,著名的白屋詩人吳芳吉路過榮昌時,也曾寫下了一首題為《施濟橋》的詩篇。詩人這樣形容施濟橋的美景:“山水光輝映,吾行御空飛。不覺兩岸遠,但來天香微……”

老橋一側,有一座與它“并肩”的新橋,這座橋比施濟老橋高出一大截,橋上車水馬龍。當?shù)厝烁嬖V記者,施濟橋歷時近千年,經過多次維修,已成危橋。1998年1月15日,榮昌新建施濟橋,將成渝公路改道新橋通過,這才有了如今新舊施濟橋雙橋輝映的場景。

時光不居,歲月如流。夕陽下的施濟老橋低矮陳舊,像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,靜靜佇立;一旁的新橋高大偉岸,靜靜守護著近千歲的“大哥”。廖正禮說,這正是東大路留下的時代印跡。

高瓷鋪

農閑時古驛道上的挑夫日以千計

從榮昌城區(qū)沿著成渝公路一路西行,約5公里后,記者便到了廣順街道高瓷村,這個村的村名就是由古驛道上的高瓷鋪而來。

“老路中間是一塊長石板,兩邊各壓著一塊條石?!备叽纱寰沤M75歲的村民曾高富告訴記者,“我爺爺、我爸爸和我都曾是挑夫,在這條路上討過生活?!?/p>

廖正禮告訴記者,榮昌境內的成渝古驛道路面寬敞平坦,從明清到民國年間,這條路上的官轎、馬車、挑夫絡繹不絕,很是熱鬧,是成渝間最直接的陸上交通線。對此,《榮昌縣志》上亦有記載,從明清時期開始,這條路就是挑夫的謀生路,特別是每年冬季農閑至次年春耕前,路上的挑夫日以千計。挑夫們多是貧苦平民,他們沿著成渝古驛道,把榮昌的陶罐、麻布等特產挑到內江、自貢、成都等地,再換回糧食、鹽、白糖等供當?shù)刈啼N售。

“出門一擔貨,回來一擔糧?!痹吒徽f,高瓷村盛產陶土,當?shù)厝擞盟鼇頍评?、壇、缸、罐等生活陶器,挑夫們便挑著窯貨,沿著這條路遠上川北討生活。挑窯貨的扁擔是特制的,兩頭各有個尖尖,防止擔繩滑下來,窯貨被摔壞?!把赝咎舴颉吆哙类馈鈸┛┲ㄖā?,路上好不熱鬧。”曾高富吧嗒吧嗒地抽著葉子煙,瞇縫著布滿皺紋的眼睛,陷入回憶。

“成都人最喜歡我們榮昌的陶罐,用陶罐裝糧食透氣,老鼠又鉆不進去。”曾高富告訴記者,成都平原盛產糧食,當?shù)厝吮阌眉Z食來換陶罐,一挑陶罐八九十斤,能換上一百二三十斤谷子,返程的擔子倒比去時還沉些。

榮昌以麻布聞名,清朝時更是達到鼎盛,英國外交官愛德華·科爾伯恩·巴伯在1881年所著的《華西旅行考察記》里,寫到榮昌時就提起了麻布。他說:“這個地方的主要產業(yè)是制造麻布,我們沿途屢屢看到人們把大量的麻布漂白后攤在岸邊曬干?!倍粭l建在古驛道上的小巷在清代專門賣麻線,麻線是麻布的主要原料,于是,這條街生意紅火,人們便管它叫做“麻線市”,在當時頗有聲名。

從麻線市往西走,過去古驛道必經之地——檬梓橋早已不見蹤影,取代它的是一座新的檬梓橋,橋下有井,正在檬梓河邊。井口用欄桿保護起來,掛有“榮昌區(qū)文物保護點”的銘牌。記者走近一看,井水距井口不到50厘米,清澈見底。當?shù)鼐用窀嬖V記者,這口井名叫籮篼井,當年是檬梓橋一帶居民的主要水源,一年四季清清亮亮。令人稱奇的是,離籮篼井兩三米的位置就是檬梓河,相隔如此之近,但河水水源和井水水源完全不同,這樣的現(xiàn)象被當?shù)厝藨蚍Q為“井水不犯河水”。

安富鋪

小姐繡樓成為臨街風景

再往西行,記者就到了川渝交界處的安富街道。

安富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,距今已有318年歷史。當時,清朝連接成渝出川的古驛道經過安富,并設有驛站,供來往人員食宿之用。

最初,除了朝廷驛站之外,安富只有幾間草房?!昂V填四川”時大量移民遷入,這些移民為了續(xù)鄉(xiāng)情、議商事、祭先圣,建起了南華宮、惠民宮、禹王宮、帝王宮、火神廟等廟宇,人們又依傍著廟宇修建房屋,到民國初年竟形成五里長街盛勢?!鞍哺粓?,五里長,瓷窯里,燒酒坊,泥精壺壺排成行,燒酒滴滴巷子香……”這段流傳于明清時期的民謠至今仍在傳唱。

老街入口有個巨大的“泡菜壇子”,上面寫著“安陶小鎮(zhèn)”四個大字。同行的榮昌安陶博物館館長劉守琪告訴記者,榮昌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,其中又以燒制泡菜壇子形狀的陶器最有名。因此榮昌近年來重塑陶文化,新建安陶博物館,打造安陶小鎮(zhèn),便用泡菜壇子做小鎮(zhèn)的“形象代言”。

穿過“泡菜壇子”往前走,就到了陶寶古街,這是一段500米左右的古道,青石板鋪路,兩旁的川東民居古樸典雅?!斑^去的成渝古驛道就在這青石板路下面?!眲⑹冂髡f,安富老街鼎盛時長2.5公里,但如今保留下來的卻只有1公里左右。榮昌區(qū)以修舊如舊的原則,把老街僅存的部分保護起來,陶寶古街就是其中一段。

記者從陶寶古街經過時,發(fā)現(xiàn)臨街好幾處木樓欄桿雕花十分精美,欄桿后有兩步寬的走廊,像極了舊時大戶人家的小姐繡樓。小姐的繡樓原本該“隱藏”在大戶人家庭院深處,在這里卻為何成了臨街的風景呢?劉守琪說,1933年,當時的四川省政府修成渝公路,穿街而過的3米左右的古驛道石板街要拓寬到9米,街道兩邊的住戶不得不拆掉臨街房屋,為成渝公路“讓路”。于是,臨街房屋的老式門樓、門楣和勾檐翹角大多被拆除,而原本需要進大門、繞照壁、越天井才能見到的小姐繡樓便“暴露”在了街邊。

有趣的是,同樣是為了拓寬公路,2012年,榮昌卻并未選擇再次讓沿街店鋪拆樓擴路,而是將成渝公路改至從老街旁經過。

陶寶古街上,隨處可見擺放著精美陶器的陶藝館,街上游客熙熙攘攘。古街一側的成渝公路上,裝載著陶制酒壇、泡菜壇、醬菜缸的大貨車取代了當年的挑夫。隨著川渝地區(qū)聯(lián)系逐年緊密,古驛道沿線的階梯窯又重新紅火起來,“我的窯場一年出產一萬件陶器,一半以上都要銷到四川。”做了40多年陶器的榮昌區(qū)高瓷陶器廠負責人袁心權告訴記者。

隨著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(zhàn)略,榮昌加快了川渝合作的步伐。榮昌區(qū)委相關負責人說,榮昌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,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建設,以填川移民文化脈絡為紐帶,高標準打造“一都三城”(中國西部陶瓷之都、非遺體驗之城、運動健康之城、美食休閑之城)文旅品牌,在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、彰顯自身特色的同時,協(xié)同周邊區(qū)市縣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,力爭讓“地接巴渝”的榮昌成為“巴蜀文化之眼”。

學術支持:

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

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
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的所有作品,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(集團)各頻道節(jié)目,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所有。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經本網授權使用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【免責聲明】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、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“來源: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、重慶手機臺”或其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,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本網將依法處理。本網聯(lián)系電話: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

重慶手機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