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7月12日,《新華每日電訊》發(fā)表題為《四大名樓看新景》的報道。
樓,重屋也。
樓,是我國傳統(tǒng)建筑中一個重要類型,最能體現(xiàn)木構(gòu)建筑的魅力與奇巧,是技術(shù)與藝術(shù)的高度融合。樓,美麗挺拔,個性十足,功能多樣。
黃鶴樓
無數(shù)樓閣在歷史的長河里默默消逝,但有幾座卻家喻戶曉。提到黃河岸邊的鸛雀樓,人們會脫口而出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;說到長江岸邊的黃鶴樓,“黃鶴一去不復(fù)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”的離愁別緒就會涌上心頭;談起贛江邊上的滕王閣,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畫面如在眼前;聊到洞庭湖畔的岳陽樓,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情懷發(fā)人深思。
因為膾炙人口的文學(xué)作品,鸛雀樓、黃鶴樓、滕王閣、岳陽樓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。它們都臨水而建,見證歷史風(fēng)雨,屢毀屢建,成為一道厚重的文化景觀。
文因樓而生,樓因文而名。今人再登樓,觀水光山色,心曠神怡;憑欄處,與先賢對話,寵辱皆忘。因為文學(xué),樓閣有了靈魂。
文在,樓就在。
樓 蹤
為何四大名樓會屢毀屢建?
“因為文化的力量,這種以樓閣為載體傳承歷史文化的現(xiàn)象獨具中國特色。”中國文物學(xué)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(yè)委員會名譽會長鄒律資說。
河南大學(xué)文化旅游學(xué)院教授程遂營認為,四大名樓見證歷史,同時還有大量詩詞歌賦、歷史典故與其緊密相連,它們已成當?shù)貧v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“洞庭天下水,岳陽天下樓?!痹狸枠鞘悄壳八拇竺麡侵形ㄒ患兡窘Y(jié)構(gòu)的古建筑,現(xiàn)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走進岳陽樓景區(qū),左手邊浩瀚的洞庭湖與游人僅一堵矮墻之隔,景區(qū)內(nèi)松柏、樟樹、廣玉蘭、銀杏、石榴樹等格外蔥郁?,F(xiàn)在的岳陽樓沿襲了清光緒六年(1880年)岳州知府張德容大修后的建筑格局。1983年,文物部門對它進行了落架大修。
岳陽樓矗立在古岳陽城西門上,高19.42米,三層三檐,第二層出圍廊,樓內(nèi)4根楠木貫頂,檐面鋪設(shè)黃色琉璃瓦,檐角整齊劃一向上翹,樓頂造型獨特,像古代將軍的頭盔。整棟樓看上去中軸對稱,古樸規(guī)整。
二樓嵌有“鎮(zhèn)樓之寶”《岳陽樓記》紫檀雕屏,為清代書法家張照所書,上面有多處修復(fù)過的痕跡。三樓上有杜甫《登岳陽樓》詩,筆意奔放,光彩照人。
透過窗戶望洞庭,仿佛湖水就在腳下,煙波浩渺、水天合一的遼闊氣象不由讓人想起孟浩然“氣蒸云夢澤,波撼岳陽城”的詩句。
穿過岳陽樓下約42米長的石券門洞,走下層層臺階,就來到洞庭湖岸。回頭望,石券門洞上方的青石匾上鐫刻著“岳陽門”三個大字,它就是古岳陽城的西城門。古代岳陽有5座城門,最終只有它保存至今。水還沒漲起來時,岸邊有游人圍桌而坐,面對滔滔湖水喝茶聊天,好不愜意。
“岳陽樓始建于三國時,最初是大將魯肅在臨湖處修建的一座閱軍樓,隨著年代推移,軍事功能逐漸淡化,慢慢朝觀賞樓轉(zhuǎn)變?!睂?dǎo)游楊夢婷說,自唐朝始,岳陽樓逐步成為游覽觀光、吟詩作賦的勝地。張九齡、李白、杜甫、孟浩然、劉禹錫、王昌齡、劉長卿、張繼、韓愈、元稹、白居易、李商隱等都曾與岳陽樓結(jié)緣。
歲月滄桑,四大名樓在歷史上數(shù)遭兵燹、水患、火災(zāi)等破壞,屢圮屢修。如今,黃鶴樓、滕王閣、鸛雀樓已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重建的鋼筋混凝土結(jié)構(gòu)仿木構(gòu)建筑。
黃鶴樓是最早復(fù)建的。拾級而上,會看到墻壁上鑲嵌的“黃鶴樓重建工程”碑——1985年,這座雄偉的樓閣歷經(jīng)4年建設(shè)拔地而起。它屹立在黃鶴樓故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頂,樓高5層,總高度超過50米,是以清代“同治樓”為原型設(shè)計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(jié)構(gòu),5層飛檐的檐面都覆蓋金色琉璃瓦,看上去像一團火,又如黃鶴展翅欲飛。
在黃鶴樓內(nèi),當?shù)赜镁赖谋诋?、模型、照片等介紹了“橘皮畫鶴”的神話故事,黃鶴樓的歷史沿革、詩詞人文主題等。它原是三國東吳修筑的一座閱兵樓,到唐朝時逐漸演變?yōu)檠缈蜁?、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,整座樓既有金戈鐵馬的豪氣、仙人騎鶴的仙氣,又有詩歌文化的靈氣。
登樓遠眺,江城風(fēng)光盡收眼底。公路鐵路雙用的武漢長江大橋上車水馬龍,沿江兩岸樓宇林立。樓上游人熙熙攘攘,還有不少外國人的身影。夜幕降臨后,江城燈火璀璨,黃鶴樓是其中最迷人的一抹亮色。
外國機械工程師尼勒什和朋友站在黃鶴樓的圍廊上悠閑地吹著江風(fēng)?!拔液芟矚g這座建筑,雖然是現(xiàn)代的,但這里的視野非常開闊,能俯瞰武漢這座大城市?!彼f。
滕王閣
1989年冬,贛江邊上的滕王閣也復(fù)建完成,它是中國四大名樓中唯一一座初建時就帶有娛樂性質(zhì)的樓閣。
“滕王蛺蝶江都馬,一紙千金不當價?!彪趵钤獘胧翘聘咦胬顪Y最小的兒子,尤擅繪畫,工于蛺蝶??梢韵胂?,他建這樣一座巍然聳立于贛江之濱的樓閣,為的是在此觀景、創(chuàng)作、收藏和展示藝術(shù)品,還能進行歌舞表演。
觀看春花秋月,飽經(jīng)雨雪風(fēng)霜。滕王閣在1300多年間,經(jīng)歷29次毀滅與重生的輪回,平均半個世紀建一次,閣址多次變遷。
重建后的滕王閣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(jié)構(gòu)的仿宋式建筑,相比岳陽樓、黃鶴樓的紅黃色調(diào),滕王閣的紅綠色很是別致。它位于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,距離唐代閣址僅100多米、清代閣址約300米。閣高57.5米,明三暗七層,加上12米高的大臺座,即有了直入云霄的視感。
“之所以采用仿宋式的建筑風(fēng)格,是因為可以參照宋代建筑巨著《營造法式》,達到最好的仿古效果。當時還主要參考了梁思成先生的手稿,并結(jié)合當?shù)芈糜伟l(fā)展的需求進行了一些調(diào)整?!彪蹰w重建工程總建筑設(shè)計師陳星文之子、古建專家陳方說。
作為黃河流域一顆璀璨的“明珠”,鸛雀樓在中國四大名樓中復(fù)建最晚。它不像黃鶴樓、滕王閣、岳陽樓一樣位于繁華鬧市,而是矗立在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?xùn)|岸,非常適合登高望遠,極目山河。
然而千余年前,情況大不同。蒲州城位于晉、陜、豫三省交界之地,扼黃河之要,具有重要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軍事等戰(zhàn)略意義。鸛雀樓因鸛雀時常結(jié)伴棲息而得名,根據(jù)《蒲州府志》,鸛雀樓是北周時期宇文護建造,當時蒲州是北周占據(jù)的一個軍事重鎮(zhèn)。唐開元十二年(724年),唐玄宗傾全國之力,派人鑄造鐵牛為地錨,修建黃河上堅固的浮橋,改“竹纜連舟”為“鐵索連舟”。
鸛雀樓
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記載,河中府鸛雀樓三層,前瞻中條,下瞰大河,唐人留詩者甚多,唯李益、王之渙、暢諸三篇能狀其景。
“與其他三座名樓多次修葺重建不同,鸛雀樓并沒有尋覓到重建的資料,歷史典籍和地方志中也只有粗略的記載?!庇罎新糜尉衷珠L仝毅說,三十年河?xùn)|,三十年河西。由于黃河故道變遷,原樓址與黃河的距離變遠,因此重建鸛雀樓時新址平行向西移動了2.5公里。主樓建筑為仿唐高臺樓閣,外表施以仿唐式彩繪。
2002年9月,一座歷經(jīng)5年建設(shè)、通高73.9米的鸛雀樓又奇跡般屹立在黃河?xùn)|岸母親河的臂彎,灰中帶彩,面山望水,再現(xiàn)“千里窮目”的遼闊意境。
樓 魂
千百年來,文人們見到的名樓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風(fēng)煙中,樓址在變,樓形也在變,不變的是它們所承載的精神文化內(nèi)涵。這些文學(xué)經(jīng)典吸引著一代代人去遐想、觸摸、感受那不朽的歷史畫卷。
“它們抒發(fā)了古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等,具有跨時代的人生共鳴。”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規(guī)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說。
【鸛雀樓上登高望遠】
時逢唐朝盛世,山西詩人王之渙登上黃河岸邊的鸛雀樓,被眼前長河落日的浩大景象所震撼,詩興大發(fā),迎風(fēng)吟誦:“白日依山盡,黃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?!?/p>
這首五言絕句大氣磅礴,代表了昂揚奮發(fā)的盛唐氣象,短短20個字把鸛雀樓寫進了天下人的心中。如今,在鸛雀樓第六層有一尊王之渙的銅像,迎風(fēng)潑墨,意氣風(fēng)發(fā)。常常有中外游客在他的銅像旁吟誦《登鸛雀樓》。
王之渙出身官宦之家,從小聰明過人,又有古代俠客的豪放之風(fēng),曾辭官漫游,雖然留下的作品不多,卻是翹楚之作?!坝F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“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(fēng)不度玉門關(guān)”便可讓其生命千古不朽。
仝毅說,這首詩簡潔明快,在寫景上既有“白日依山盡”的可見實景,也有“黃河入海流”的遙想之景,兩者結(jié)合將一幅美麗山河宏圖縮繪到讀者眼前,造就了意境深遠的想象空間。這首詩還寫出了簡單的人生哲理,只要向前邁一步,就可以看到不同風(fēng)光,達到不同境界。
“詩人打破了時空限制,一種雄心壯志不禁要呼之欲出,讀起來能感受到詩人積極進取和無限探索的人生態(tài)度?!辟谝阏f,千百年來,這首詩已使鸛雀樓成為一個登高望遠的文化符號、昂揚向上的精神象征。
【滕王閣里用世之志】
公元675年的重陽節(jié),一位20多歲的青年在南下交趾探望父親途中,參加了滕王閣上的一場盛大宴會。洪州都督閻伯嶼本想讓自己的女婿作序一展才華,結(jié)果這位青年卻當仁不讓,寫下了“千古第一駢文”《滕王閣序》,驚艷四座。
他就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的詩人王勃。王勃出生在山西的文化名門,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,曾被視為天才少年,當過朝散郎、沛王府修撰。因?qū)懥艘黄螒蛭恼隆断⑼蹼u》觸怒唐高宗,被趕出王府。此后,王勃當上了虢州參軍,但又因得罪同僚而被革職,還連累父親貶官交趾?!峨蹰w序》就是他去探望父親途中所作。后來王勃不料在旅途中溺水,英年早逝。
在這篇傳奇之作中,王勃描寫了一幅美不勝收的江南秋景圖。這里有景物色彩繽紛之美、動靜交織之美、遠近錯落之美、虛實相映之美,字字珠璣,句句生輝。尤其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漁舟唱晚,響窮彭蠡之濱;雁陣驚寒,聲斷衡陽之浦”,更寫出了夕陽西下時,水天連成一片,漁船歸航,江面歌聲雁聲四起的生動畫面。
除了美景還有真情。想起自己當下的處境,王勃有強烈的失落感,感慨自己“時運不齊,命途多舛”“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;興盡悲來,識盈虛之有數(shù)”“關(guān)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(xiāng)之客”。
“這是最容易讓人共情的地方,但更難得的是遭遇打擊的王勃并沒有消極頹廢?!痹谓魇≌氖费芯筐^館員、重建滕王閣總指揮的宗九奇說,一句“老當益壯,寧移白首之心?窮且益堅,不墜青云之志”,真正成就了他的人生絕唱。在困境中進取不息,積極向上。這符合人們對一個受挫青年的期待,也符合初唐時代氛圍。
【黃鶴樓上離別意】
登上黃鶴樓,三樓大型《人文薈萃》陶瓷壁畫描繪了唐宋時期“打卡”黃鶴樓的13位文化名人。崔顥、李白、白居易、陸游等赫然在列,他們吟誦黃鶴樓的名句也被摘錄出來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歷史上留下了1500余首黃鶴樓詩詞。
武漢大學(xué)人文社會科學(xué)資深教授馮天瑜曾寫道:享有“天下江山第一樓”之譽的黃鶴樓,得江漢交匯、龜蛇鎖江之地望,古來便庶眾云集、文士雅會,登臨送遠,游必于是,宴必于是。
盛唐詩人崔顥的《黃鶴樓》極負盛名。南宋大文學(xué)評論家嚴羽在《滄浪詩話》中寫道:“唐人七言律詩,當以崔顥《黃鶴樓》為第一?!?/p>
1200余年前,崔顥登上黃鶴樓,俯瞰滔滔江流,遠眺茫茫平川。陽光明媚,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漢陽平原上樹木歷歷可數(shù),長江中的鸚鵡洲上草木茂盛,不知不覺到了日暮時分,江上籠起薄霧,詩人望向故鄉(xiāng)卻看不到汴州(今河南開封),一種沉甸甸的鄉(xiāng)愁涌上心頭。于是一首氣韻連貫,古今、虛實、日暮結(jié)合的千古絕唱就誕生了。
“詩仙”李白不僅贊賞崔顥的《黃鶴樓》,還多次在黃鶴樓送別。唐開元年間一個花團錦簇的三月,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,他久久目送,直到船帆遠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?!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雖只寫即目之景,卻飽含無限深情。
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,李白非常敬仰他的為人,曾寫詩贊孟浩然:“吾愛孟夫子,風(fēng)流天下聞。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云。醉月頻中圣,迷花不事君。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?!?/p>
因此,這是一個浪漫的人在浪漫的季節(jié)送另外一個“風(fēng)流”的人到“風(fēng)流”之地去。李白對孟浩然的揚州之行非常羨慕,雖然告別是深情的,但詩歌并沒有那么感傷,反而寫出了“下?lián)P州”的輕快、飄逸。
然而,20多年后,歷經(jīng)坎坷的李白與友人史郎中再登黃鶴樓,寫下著名的《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,“一為遷客去長沙,西望長安不見家。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”兩人同為天涯淪落人,聞笛而動思念長安之嘆。
多情自古傷離別,但也飽含真摯情誼。黃鶴樓作為交通要沖的一方勝地,見證了太多離愁別緒。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也在這里得到抒懷。
【岳陽樓上憂樂情】
北宋慶歷五年(1045年),政事順利,百姓和樂,被貶官到岳州做知州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。滕子京囑托同年進士范仲淹作序記之。慶歷六年(1046年)秋,范仲淹端坐于河南花洲書院,根據(jù)好友寄來的書信及一幅《洞庭秋晚圖》,馳騁想象于千里外,展紙走筆,揮毫寫就了名聞天下的《岳陽樓記》。
岳陽樓
作者將自己宏大的抱負融入文中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是進亦憂,退亦憂。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‘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’乎!”
“這兩句話哺育了很多后代人,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品德的形成,產(chǎn)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。”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在《人間草木》中寫道,現(xiàn)在的岳陽樓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,但是人們還相信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樓,因為范仲淹的《岳陽樓記》實在太深入人心了。岳陽樓的景色是想象的,但是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思想?yún)s是久經(jīng)考慮、出于胸臆的,是真實的、深刻的。
經(jīng)歷“慶歷新政”失敗、又不在現(xiàn)場的情況下,范仲淹何以寫出如此雄文?
其實范仲淹一生都在踐行“以天下為己任”的至高境界。他幼年喪父,隨母改嫁,從小刻苦讀書,26歲進士及第,63歲病逝在調(diào)任路上。30多年宦海生涯中,他直言極諫,三遷三黜,愈黜愈奮;他出將入相,敢作敢當,在他“近攻久守”的戰(zhàn)略思想指導(dǎo)下,宋夏戰(zhàn)爭局面得到扭轉(zhuǎn);在地方為官時,以民為本,求民疾于一方,分國憂于千里;面對北宋社會危機,他主張澄清吏治、改革科舉、整修武備、減免徭役、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等,得到宋仁宗支持,雖然“慶歷新政”因反對派阻撓而失敗,但開了北宋改革風(fēng)氣之先,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。
新 景
詩詞是浸潤在中國人血脈里的文化基因,文學(xué)經(jīng)典是千年時光搭建的精神家園。中國古代四大名樓,見證著新時代人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愛、傳承和發(fā)展。
在國家5A級旅游景區(qū)岳陽樓門旁的智能背記亭,26歲的游客張江北通過背誦《岳陽樓記》,經(jīng)數(shù)字人評定,得分100分,獲得“本人免票獎勵”。從高中初學(xué)此文到研究生畢業(yè),多年過去,他依然能夠流利背誦。
“我對這篇文章印象很深,非常喜歡‘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’這句話。生活中難免有起起伏伏,這種心境很值得人學(xué)習(xí)。”因為找工作面試,張江北從河北承德來到湖南岳陽,“一定要到岳陽樓逛一逛才不留遺憾”。
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規(guī)劃研究院院長張祥宇說,新文旅時代,瞄準情緒價值,講好文化故事,是文旅“出圈”的重要抓手。名樓景區(qū)利用科技手段,打造數(shù)字化旅游消費新場景,實現(xiàn)靜態(tài)展示轉(zhuǎn)向活態(tài)參與,單向感知轉(zhuǎn)向互動分享。
早在2013年,國家5A級旅游景區(qū)滕王閣旅游區(qū)就發(fā)起了“背經(jīng)典免門票”活動。滕王閣管理處綜合管理部副經(jīng)理毛琦說,目前已有近10萬人參與了背序活動,超過4萬人體驗到“知識變現(xiàn)”的快樂。今年“五一”期間,人工背序窗口由2個增加到6個,同時還推出智能背序亭,由虛擬人王勃來評測游客背誦的完整度,又掀起新一波熱潮。
為弘揚憂樂精神,去年岳陽市把《岳陽樓記》誕生的日子農(nóng)歷九月十五定為“岳陽樓日”。同年,景區(qū)內(nèi)雙公祠對外開放,用展覽形式詳細介紹了岳陽樓歷代修繕和《岳陽樓記》誕生的過程。
“經(jīng)典”與景點碰撞,讓人們的旅途變得詩情畫意。名樓景區(qū)開發(fā)的個性化、趣味化的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,激發(fā)當代年輕人的情緒共鳴,帶給人們心靈的潤澤。
四大名樓雪糕、詩詞文化書簽、名樓模型等成為各地?zé)衢T文創(chuàng)。在國家5A級旅游景區(qū)黃鶴樓景區(qū),歷史畫冊、限量版郵冊、鶴鶴仙茗茶飲等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是黃鶴樓1800年歷史情感的延續(xù)。在岳陽樓景區(qū),當?shù)赜迷乐萆取⒃乐菁艏?、湘繡、岳州窯等非遺技藝表達岳陽樓文化,看上去既獨特典雅又充滿文化氣息。
炎炎夏日,在岳陽樓景區(qū)不時能看到拿岳州書畫絹扇的游客。斑竹為骨,絲絹為面,一面是《洞庭秋晚圖》的畫意,一面有《岳陽樓記》的墨香?!吧茸硬槐阋?,最小的也要200多元,但拿在手上賞心悅目,就買了一把留作紀念?!币晃挥慰蛯τ浾哒f。
面對當前火熱的夜間文旅消費需求,名樓們主動求變,紛紛推出夜間游園活動,依托建筑本體、文化故事,在聲光電與智能數(shù)字系統(tǒng)的交匯中為游客展示活靈活現(xiàn)的故事場景。
每個不下雨的夜晚,滕王閣景區(qū)都會上演大型沉浸式夜間實景演藝《尋夢滕王閣》。滕王閣文化演藝發(fā)展有限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龔磊說,2023年,觀演人數(shù)達到30萬人次,以25歲至40歲的青年人為主。演員們也很年輕,不少為“千禧后”。王勃的扮演者鐘奧大學(xué)畢業(yè)后選擇回到家鄉(xiāng),他為自己能演繹千古一序的故事而感到榮幸和自豪。
岳陽樓旅游區(qū)還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(qū)名單。湖南省岳陽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付淑華說,景區(qū)自2021年9月9日開始開放夜游,根據(jù)岳陽樓文化內(nèi)涵專門編排了《岳陽樓傳奇》《雙公智答》《小喬與周瑜》等音樂歌舞類節(jié)目。
作為武漢城市地標,夜晚的黃鶴樓以另一種方式呈現(xiàn)江城歷史和荊楚文化。在“夜上黃鶴樓”主題游園活動中,游客可以欣賞主樓的光影秀,在崔顥詩壁和詩碑廊感受詩意,也可以到鵝池看仙子曼妙起舞。
去年7月,黃鶴樓再推新玩法——朝游。游客最早7點半可入園,在講解員的帶領(lǐng)下登上主樓游覽,敲鐘祈福,最后在白云閣吃上一碗武漢的特色早點熱干面。這樣,從“朝游”到夜游,黃鶴樓的“打開方式”延長至14個小時,以此接待更多慕名而來的賓朋。
程遂營等專家認為,名樓不僅延伸了城市生活時空,豐富了城市文化景觀,也激活了城市發(fā)展活力。各地踐行樓閣所蘊含的登高望遠的精神,譜寫著時代新篇章。
2023年,滕王閣景區(qū)總游客量超400萬人次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同年,南昌成為“新晉網(wǎng)紅城市”和“2023年中國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”。2024年2月4日,滕王閣景區(qū)北園正式對外免費開放。緊接著,總投資1.5億元的滕王閣景區(qū)“三還”及北擴工程正式啟動。
“歷史上的滕王閣,從來不是一座孤立無伴的臨江高樓,而是一處以主閣為中心的園林建筑群。擴建之后,滕王閣將成為更大范圍的開放式公園,并統(tǒng)籌港口還建、步道聯(lián)通、景觀營造,打通濱江步道,聯(lián)通景區(qū)與老城,進一步實現(xiàn)‘還江于民、還岸于民、還景于民’?!蹦喜形N?、市委宣傳部部長李松殿說。
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的鸛雀樓也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(qū),旅游年收入由最初的400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1300萬元。站在鸛雀樓上遠眺,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黃河灘地經(jīng)過改良種上了桃樹、小麥、山藥、蓮菜。一塊塊魚塘星羅棋布,智慧養(yǎng)殖的黃河大鯉魚銷往全國多地。天南海北的垂釣者相聚在垂釣園,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路上的一道亮麗風(fēng)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