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云游重慶 > 家鄉(xiāng)美景 > 正文

重慶大渡口:“貓兒峽”的由來

“山容留禹鑿,峽意仿夔門……”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一位名叫張問陶的詩人路過貓兒峽,江水拍岸,聲如金鼓,見石壁高聳入天,猶如半個夔門,他不由寫詩感嘆:這仿佛是大禹留下的鬼斧神工之作。

如此奇景,就位于重慶市大渡口區(qū)跳磴鎮(zhèn)。

貓兒峽(攝影:陳長青)

貓兒峽,古稱大茅峽,與銅鑼峽、明月峽并稱為重慶長江小三峽,也稱“巴渝小三峽”,是大渡口區(qū)文獻記載較早的著名自然景觀之一,系長江切割觀音山而造成的峽谷,該峽地處大渡口區(qū)跳磴鎮(zhèn)和江津、九龍坡三區(qū)交界,舊時是巴縣連通江津的重要交通關隘。

貓兒峽從石盤到白沙沱,全長3公里左右,處處皆景。北岸是壁立千仞、刀壁斧削的金劍山,南岸則是怪石橫江,形如層層堆積的書本,人稱“萬卷書”。峽口處有一山,其石如片片蓮花,人稱“蓮花背”。蓮花背下嵌著三塊正方形的石頭,猶如三顆“骰子”,每顆大約一米見方,人稱“骰子石”。

風景之外,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就是“貓兒峽”一名的由來了。

據(jù)《巴縣志·水道》記載:“峽在縣西。至銅罐驛下游,兩山壁立,約束江流曰貓兒峽,古大茅峽也。”相傳古時候一個叫茅君的人在峽谷內一個山洞里修煉成仙。后人就把茅君修煉的山洞稱作棲真洞,而這條江峽就稱作大茅峽。時過境遷,“大茅峽”也被當?shù)厝怂追Q為“貓兒峽”,至于這一變化是否源于“大茅”變“大貓”口口相傳的誤讀,則已不可考。

猶如半個夔門的貓兒峽,紅圈處為“大貓”,黃圈處為“小貓”。(攝影:陳長青)

另一種說法,則源于中國人對山川奇景據(jù)形起名的習慣。跳磴鎮(zhèn)的村民們代代相傳的講述中,之所以將這峽谷喚作“貓兒峽”,有人說是峽谷一處山脊輪廓狀若大貓匍匐水中,如正醞釀奮力一撲的捕鼠狀;也有人說是山壁上有一大一小兩塊奇石,形似大貓護崽。不論哪種說法,似乎都有幾分道理。

貓兒峽的“小貓”。(攝影:陳長青)

不過,無論是山形還是奇石,要看出像貓的角度,觀者都需要在江中的角度才能看見。最佳的地點,莫過于跨江連接大渡口和江津的地維長江大橋上。

(  作者:師瑤 陳長青   作者單位:大渡口區(qū)融媒體中心  )

(  責任編輯:康希  )
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、重慶手機臺”的所有作品,系由本網(wǎng)自行采編或經(jīng)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(集團)各頻道節(jié)目,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、重慶手機臺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【免責聲明】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、重慶手機臺、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“來源: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、重慶手機臺”或其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,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權利人與重慶網(wǎng)絡廣播電視臺(視界網(wǎng)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本網(wǎng)將依法處理。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電話: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

重慶手機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