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夏人張女士到重慶買房子,按照她的說法,買了一套兩百多萬的房產(chǎn)之后,她居然還不知道小區(qū)的具體位置。如今,為這退房的事,她和開發(fā)商起了爭議。
家住寧夏的張女士,對重慶慕名已久。去年6月份,她專程來到重慶,就是為了購買房產(chǎn)。
經(jīng)過中介的推薦,她來到南濱路上的一個售樓部,以女兒的名義,與開發(fā)商簽訂了購房合同,按揭購買了一套房屋。這套房屋的建筑面積為99平方米,總價為223萬元。她分兩筆,一共支付了三十多萬元的首付款。售樓部不在樓盤旁邊,兩者之間的車程接近三公里。張女士說,購房當天,她要求銷售人員帶她到樓盤現(xiàn)場去實地查看,但被對方拒絕。
其實樓盤名稱被明確地寫在購房合同上,用手機導航軟件就可以輕易定位,然而張女士在購房時并未前往實地查看。
張女士在現(xiàn)場看到,小區(qū)旁邊有一座變電站,這讓她無法接受。關于變電站這一不利因素,售樓部的沙盤上也有明確展示。不過張女士說,購房時自己并未留意。此外,張女士為辦房貸的事,還和開發(fā)商起了糾紛。張女士說,自己離異,由于之前逾期還貸,導致征信不好,無法繼續(xù)貸款,也無法為他人做抵押擔保。她這次以女兒的名義購房,就是想讓女兒去申請房貸。不過,她的女兒正在上大學,沒有收入。
去年她女兒在申請房貸時,不出意外地被銀行拒絕了?,F(xiàn)在既無法申請房貸,又無力全款支付,無奈之下,張女士向開發(fā)商提出希望撤銷合同。
為核實情況,記者與張女士一道,來到售樓部。銷售人員認為,張女士買房之后反悔,才找了變電站這一不利因素和無法申請房貸等理由。
銷售人員表示,接下來,他們會按照合同約定,通過法律途徑,來處理雙方的爭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