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公祠位于忠縣忠州城城西,是為紀(jì)念曾任忠州刺史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修建。白公祠古樸典雅,綠樹成蔭,詩意濃濃,不失為一個祀先賢、勵后學(xué)、賞書畫、詠詩文的文化旅游勝地。
白公祠大門(余鴻 攝)
白公祠內(nèi)部一角(余鴻 攝)
白園內(nèi)部一角(余鴻 攝)
古樸建筑(余鴻 攝)
白居易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唐憲宗元和十三年(即公元818年)至元和十五年(即公元820年)任忠州刺史。
古色古香的老官廟(余鴻 攝)
樂天堂內(nèi)部一角(余鴻 攝)
樂天堂外觀(余鴻 攝)
明崇禎三年即1630年,忠州知州馬易從創(chuàng)修白公祠,后來歷代均有培修。白公祠歷經(jīng)兩次大規(guī)模的修繕,第一次始于1986年底,忠縣對白公祠進行全面修繕,于1987年6月首次對外開放。第二次始于2015年6月,忠縣對白公祠進行提檔升級,于2016年6月28日重新開園迎客。
綠樹成蔭(余鴻 攝)
綠蔭環(huán)抱(余鴻 攝)
綠蔭下的白居易雕像(余鴻 攝)
三峽工程建設(shè)啟動后,白公祠成為忠縣三峽文物搬遷集中地,相繼遷入烏楊闕、丁房闕、無名闕、關(guān)帝廟、老官廟、太保祠等建筑與物件,為白公祠賦予新的歷史文化內(nèi)涵。
太保祠(余鴻 攝)
詠白詩刻(余鴻 攝)
醉吟閣(余鴻 攝)
白公祠突顯了明清建筑的風(fēng)格特點,由白園、樂天堂、醉吟閣、四賢亭、樂天詩廊、詠白詩刻、龍昌寺荷池等景點組成,占地面積110畝。白公祠依山傍水,清雅幽靜,文化氣息濃厚,成為馳名縣內(nèi)外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(qū)。